全自動毛豆清洗機憑借“高壓噴淋+毛刷摩擦+氣泡沖擊”的核心技術,實現(xiàn)了毛豆去泥、去雜、去絨毛的高效清洗。在豆類加工需求多元化背景下,將其技術遷移至花生、豌豆清洗,并非簡單設備復用,而是需針對不同豆類的物理特性(如硬度、表皮結構、雜質類型),對清洗模塊、參數(shù)、輔助系統(tǒng)進行定制化調(diào)整,最終實現(xiàn)“一機多能”,降低企業(yè)設備采購成本,提升豆類加工線的靈活性。
一、技術遷移的核心基礎:毛豆清洗機的通用技術框架
全自動毛豆清洗機的核心優(yōu)勢在于“多模塊協(xié)同清洗”與“自動化控制”,其通用技術框架包含三大核心系統(tǒng),這是向花生、豌豆清洗遷移的基礎 —— 不同豆類的清洗需求,本質是對這些系統(tǒng)的參數(shù)適配與模塊改造。
(一)動力清洗系統(tǒng):高壓噴淋+毛刷摩擦+氣泡沖擊
高壓噴淋模塊:通過陣列式噴嘴(孔徑1.5-2mm)噴射3-5bar高壓水流,沖擊毛豆表面,去除附著的泥沙與松散雜質;水流方向可調(diào)節(jié)(斜向45°為主),避免直接沖擊導致豆粒破損;
毛刷摩擦模塊:采用軟質尼龍毛刷(直徑0.1-0.2mm),通過電機驅動實現(xiàn)150-200rpm旋轉,輕柔摩擦毛豆表面,去除絨毛與頑固污漬(如蟲蛀殘留);毛刷間距與毛豆粒徑匹配(2-3mm),確保每顆豆粒均能接觸毛刷;
氣泡沖擊模塊:通過底部氣泵產(chǎn)生密集微氣泡(直徑0.5-1mm),氣泡上升過程中帶動水流翻滾,使豆粒相互碰撞,輔助剝離表面雜質,同時減少豆粒與設備內(nèi)壁的摩擦損傷。
(二)輸送與分選系統(tǒng)
網(wǎng)帶輸送模塊:采用304不銹鋼網(wǎng)帶(網(wǎng)孔孔徑3-4mm,適配毛豆粒徑),通過變頻電機控制輸送速度(0.5-1m/min),確保豆粒在清洗腔內(nèi)有足夠停留時間(3-5分鐘);
初步分選模塊:在清洗入口設置振動篩(篩孔孔徑2mm),去除石子、雜草等大顆粒雜質;出口設置浮渣收集槽,通過水流浮力分離漂浮的碎葉、空殼等輕質雜質。
(三)自動化控制系統(tǒng)
參數(shù)調(diào)節(jié)模塊:通過PLC控制系統(tǒng)調(diào)節(jié)噴淋壓力、毛刷轉速、網(wǎng)帶速度,可根據(jù)豆粒潔凈度實時調(diào)整(如雜質多時提高噴淋壓力至5bar,減少時降至3bar);
液位與水溫控制:配備液位傳感器與加熱裝置,維持清洗腔水位穩(wěn)定(占腔體容積 60%-70%),水溫可控制在20-40℃(溫水可提升去污效率,且不損傷豆粒);
故障預警模塊:通過電流傳感器監(jiān)測毛刷電機、氣泵的運行狀態(tài),過載時自動停機并報警,避免設備損壞。
二、針對花生清洗的技術遷移與優(yōu)化:適配“硬殼+多泥”特性
花生與毛豆的核心差異在于:花生外殼堅硬(硬度約20-30HB)、表面多溝壑(易藏泥),且常帶土壤結塊雜質,需強化“物理摩擦”與“高壓沖洗”,同時避免外殼破損影響品相。
(一)清洗模塊的核心改造
毛刷模塊:從“軟質輕柔”到“硬質耐磨”
毛豆清洗用軟質尼龍毛刷易被花生硬殼磨損,且無法深入溝壑清泥,需更換為耐磨尼龍毛刷(直徑0.3-0.4mm,硬度提升50%),同時調(diào)整毛刷間距至4-5mm(適配花生粒徑5-8mm);毛刷轉速降至120-150rpm(避免高速摩擦導致外殼劃痕),通過“慢轉速+高硬度”組合,既深入溝壑清泥,又保護外殼完整性。
噴淋模塊:從“斜向沖擊”到“多角度覆蓋”
花生表面溝壑需多方向水流沖洗,將原有單向斜向噴嘴改為360°旋轉噴嘴(孔徑擴大至2.5-3mm,噴淋壓力提升至5-6bar),在清洗腔頂部、側面增設輔助噴嘴,形成“上下左右”多角度水流,確保溝壑內(nèi)的泥沙被徹底沖出;同時在噴淋后增加“二次沖洗”環(huán)節(jié)(壓力4bar),避免泥沙二次附著。
氣泡模塊:從“輔助沖擊”到“雜質分離”
花生清洗中,氣泡的核心作用從“輔助去雜”轉為“分離土壤結塊”—— 將氣泵功率提升20%,產(chǎn)生更大直徑氣泡(1-1.5mm),氣泡上升時帶動花生翻滾,使土壤結塊松散脫落;同時在清洗腔底部增設“沉渣槽”(傾斜角度15°),讓脫落的重質泥沙快速沉降,避免隨水流循環(huán)污染。
(二)輸送與分選系統(tǒng)的適配調(diào)整
網(wǎng)帶改造:將網(wǎng)孔孔徑從3-4mm擴大至6-8mm(避免花生卡孔),網(wǎng)帶材質改為加厚304不銹鋼(厚度1.2mm,提升承重能力,適配花生的高密度特性);輸送速度降至0.3-0.5m/min,延長清洗時間至5-7分鐘(確保硬殼溝壑清泥徹底)。
分選模塊強化:在入口振動篩前增加“預清洗”環(huán)節(jié) —— 通過低壓水流(1-2bar)沖洗花生表面的大塊土壤,減少振動篩堵塞;出口增設“比重分選機”,利用花生與石子的密度差異(花生密度1.1-1.2g/cm3,石子2.5-3g/cm3),分離殘留的細小石子,提升清洗純度。
三、針對豌豆清洗的技術遷移與優(yōu)化:適配“軟殼+易損”特性
豌豆與毛豆、花生的核心差異在于:豌豆外殼薄軟(厚度約0.1mm,硬度5-10HB)、易破損漏籽,且雜質多為輕質碎葉(而非泥沙),需弱化“物理摩擦”,強化“溫和沖洗”與“防破損保護”。
(一)清洗模塊的核心改造
毛刷模塊:從“摩擦去污”到“輕柔梳理”
豌豆軟殼無法承受硬毛刷摩擦,需將毛刷更換為超細軟質羊毛刷(直徑0.08-0.1mm),毛刷間距縮小至1.5-2mm(適配豌豆粒徑3-5mm);轉速降至80-100rpm,同時在毛刷表面包裹一層無紡布(厚度0.2mm),將“硬摩擦”改為“軟梳理”,僅去除表面碎葉,避免外殼破損。
噴淋模塊:從“高壓沖擊”到“低壓浸潤”
高壓水流易沖裂豌豆殼,需將噴淋壓力降至1.5-2bar,噴嘴孔徑縮小至1-1.5mm,采用“霧狀噴淋”(而非柱狀水流),通過水霧浸潤軟化碎葉,再配合水流帶走雜質;同時將噴淋方向調(diào)整為“正向低角度”(15-20°),避免水流直接沖擊豌豆頂部(極易破損部位)。
氣泡模塊:從“強力翻滾”到“溫和攪拌”
豌豆易因劇烈翻滾碰撞破損,需將氣泵功率降低 30%,產(chǎn)生細小微氣泡(0.3-0.5mm),氣泡上升時帶動水流緩慢攪拌,使豌豆輕微晃動,既分離碎葉,又避免相互碰撞;清洗腔內(nèi)壁加裝“硅膠緩沖墊”(厚度 5mm),防止豌豆撞擊設備壁導致破損。
(二)輸送與分選系統(tǒng)的適配調(diào)整
網(wǎng)帶改造:采用“食品級硅膠網(wǎng)帶”(替代不銹鋼網(wǎng)帶),網(wǎng)孔孔徑2-3mm(適配豌豆粒徑),硅膠材質的彈性可減少豌豆輸送時的碰撞損傷;輸送速度提升至1-1.2m/min(縮短清洗時間,減少軟殼浸泡變形),同時在網(wǎng)帶表面增設“淺凹槽”(深度2mm),固定豌豆位置,避免輸送時滑動碰撞。
分選模塊優(yōu)化:入口振動篩篩孔孔徑縮小至1.5mm,僅去除大于豌豆的雜草莖稈;出口浮渣收集槽擴大面積(增加50%),并延長水流停留時間(從10 秒至20秒),確保輕質碎葉充分漂浮分離;同時在出口增加“風機吹雜”環(huán)節(jié)(風速3-5m/s),吹走殘留的細小碎葉,提升潔凈度。
四、技術遷移的共性問題與解決方案
在向花生、豌豆清洗遷移過程中,需解決“通用性與針對性平衡”“成本控制”“自動化適配”三大共性問題,確保遷移后的設備既高效又經(jīng)濟。
(一)共性問題1:模塊切換的便捷性
問題:花生與豌豆清洗需不同毛刷、噴嘴、網(wǎng)帶,人工更換模塊耗時(約1-2小時),影響生產(chǎn)效率。解決方案:采用“快拆式模塊設計”—— 毛刷輥、噴嘴組、網(wǎng)帶均通過卡扣式連接,配備專用拆卸工具,更換時間縮短至15-20分鐘;同時設計“模塊標識系統(tǒng)”,在不同模塊上標注 “花生專用”“豌豆專用”,避免錯裝;自動化控制系統(tǒng)內(nèi)置“參數(shù)記憶功能”,切換豆類時直接調(diào)用預設參數(shù)(如花生模式:毛刷轉速150rpm、噴淋壓力6bar;豌豆模式:毛刷轉速80rpm、噴淋壓力 2bar),無需重新調(diào)試。
(二)共性問題2:清洗水的循環(huán)利用
問題:花生清洗含大量泥沙,豌豆清洗含較多碎葉,直接排放廢水污染環(huán)境,且水資源浪費嚴重。解決方案:新增“分級水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”——
一級過濾:清洗廢水先經(jīng)“濾網(wǎng)過濾”(花生清洗用80目濾網(wǎng),過濾泥沙;豌豆清洗用120目濾網(wǎng),過濾碎葉),去除大顆粒雜質;
二級凈化:通過“活性炭吸附+膜分離”(孔徑0.1μm),去除水中的細小懸浮物與有機物;
循環(huán)回用:凈化后的水重新泵入噴淋系統(tǒng),回用率可達70%以上;同時在系統(tǒng)中添加“食品級緩蝕劑”(濃度0.1%),防止循環(huán)水對設備的腐蝕。
(三)共性問題3:清洗效果的檢測與調(diào)整
問題:不同批次的花生、豌豆(如新鮮與陳化、帶泥量多與少)雜質差異大,固定參數(shù)易導致清洗不徹底或過度損傷。解決方案:在清洗出口加裝“視覺檢測系統(tǒng)”—— 通過高清攝像頭(分辨率2000萬像素)拍攝豆粒圖像,AI算法自動識別雜質殘留率(如花生溝壑泥沙、豌豆表面碎葉)與破損率;若雜質殘留率>5%,系統(tǒng)自動提升噴淋壓力或延長清洗時間;若破損率>3%,則降低毛刷轉速或噴淋壓力,實現(xiàn)“實時反饋-自動調(diào)整”的閉環(huán)控制,確保清洗效果穩(wěn)定。
全自動毛豆清洗機向花生、豌豆清洗的技術遷移,核心是“保留通用框架,定制核心模塊”—— 針對花生的硬殼多泥特性,強化摩擦與高壓沖洗;針對豌豆的軟殼易損特性,弱化物理作用、增加保護措施;同時通過快拆模塊、水循環(huán)、視覺檢測解決共性問題,最終實現(xiàn)“一機適配多豆”,這遷移不僅降低了豆類加工企業(yè)的設備投入(單臺遷移改造后的設備成本約為購置專用設備的 60%-70%),還提升了生產(chǎn)線的靈活性,適配小批量、多品種的加工需求。
本文來源于諸城市安泰機械有限公司官網(wǎng)http://xinqiuyi.cn/